
提供一些我以前用過的方法給大家參考。請注意,人生沒有定論,一切還是要你自己決定喔。
一、詢問不同產業「一天的生活」
畢業後在會計師事務所工作了兩年,雖然看了很多產業,但還是不確定自己想做什麼,只確定我不想幹會計哈哈。
當時有個國企系的同學也好迷惘,於是我們一起搬了十幾場職涯講座,請到不同產業的同學來分享他們「一天的生活」,包括FMGC、ibanker、科技傳產業等等,藉此判斷是不是我想要過的日子。這十幾場講座對我們的幫助非常大,實際了解各個產業、不同職位如何生活–而不是停留在想像而已。
二、5年或10年倒推法
5/10年後的你會在哪裡,做什麼樣的工作,穿什麼衣服,住在哪個城市?如果你夢想著10年後在矽谷工作,也許你現在就該搬去。當然美國有工作簽證的問題,但也許可以先去念書?或者先上網看看你有興趣的工作機會需要哪些條件?你符合哪些,哪些又是你尚未具備,需要趕快補足的?
三、不知道就猜吧:人貴自知
最了解你的人其實是你自己。猜猜你會喜歡什麼?人越了解自己,就越容易找到自己喜歡做的跟適合做的。知道自己的優點在哪裡,就去找可以發揮的職位;知道自己的缺點在哪裡,不一定需要遮掩,而是透過其他的方式解決。例如我很健忘,這輩子也無望變成一個記性好的人,所以我利用很多工具例如evernote、行事曆等等,幫助自己記得。
你要花很多時間跟自己對話,深入挖掘你內心深處的期望是什麼。如果你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要什麼,又怎麼能期待別人來告訴你呢?
常有人說,喜歡的事情一旦變成工作,就會變得討厭。不管什麼事都會有喜歡跟討厭的角度,冰淇淋很好吃但會讓你發胖。如果喜歡的事變成工作只剩討厭,那就換個角度觀看。我對事業充滿熱情,因此可以忍受創業路上的各種屎。
四、多角度觀察
一件事情可以有很多種不同的看法。例如,我一直都覺得會計是全天下最無聊的事情,我在念會計系的時候非常痛苦,常覺得如果不是因為剛好考上,應該一輩子都不會碰。
沒想到枯躁無聊的會計學,不但是創業必備的敲門磚,也讓我幫助了很多創業者–這其中的成就感跟樂趣已經遠遠超過唸書考照的痛苦。俗話說「塞翁失馬,焉知非福?」今日遇到的鳥事換個角度想,很可能是好事一樁!
五、堅持
有時候會遇到一些小朋友,一份工作做3、4個月就覺得無聊想換工作。我不知道他們哪來的自信,這麼短的時間就可以看透工作/產業的全貌?事情不但要多角度觀察,還要堅持到一定的程度,再來判斷適合/不適合、喜歡/不喜歡,過早下定論很可能失之草率。當然,如果老闆喜歡人身攻擊甚至性騷擾,請馬上辭職。
六、趕快開始
很多人的問題出在很會想很會講,就是不做。缺乏勇氣我懂,我也想了三年才全職創業。但我發現,「做就對了」,很多事情其實是取決於你有多想要它,就有多少成功機率。只是想想,成功永遠都不會從天上掉下來。
✓如果你想創業,現在就計算你需要多少資金、計畫可行性以及停損點。沒有完美的計畫,人生也總是充滿意外,但你必須要先「開始」。
✓如果你討厭現在的工作很想轉行,那你上網找過心儀的職位有什麼樣的條件嗎?
✓如果你羨慕別人興趣廣泛,希望自己跟他一樣,那你開始培養興趣了嗎?
結論
寫完覺得很像心靈雞湯,希望能對迷惘的你有些幫助。太多人問我是怎麼確定自己想賣面膜,我想那只是因為我生性樂觀又想得比較少,「做就對了」!我覺得提供好產品給消費者十分有意義,每次他們說面膜好好用,我就覺得好開心!吃的那些屎突然都值得了。
引用通告: 成功不會從天上掉下來,而是取決於你有多想要它! • 女子學
引用通告: 「你喜歡自己的工作嗎?」與 27 歲澳洲數位遊牧工作者的對話紀錄 - CP 潘思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