讀後心得:聽說你在創業

IMG_4856.jpg

創業不等於厲害

「聽說你在創業?」
「…對。」
「好厲害喔!」
「沒有啦,我只是個賣面膜的。」

每個人都喜歡受到稱讚,我也不例外。
只是有些稱讚,令人害怕。

「你不是台大畢業的嗎,怎麼連這個都不會?」第一份工作遇到的主管,這樣對我說。

台大畢業,不代表什麼都會,
就像創業,也不代表厲害。
只不過,多了點傻勁,還有隨著同事增加,而增加的很多責任。

創業是一種人生選擇

我只是個賣面膜的。

有人嚮往藍天,選擇當飛行員。
有人喜歡穩定工作,選擇坐辦公室。
有人喜歡獎金,天生坐不住,選擇做業務。

而我,想來點不一樣的,想挑戰看看以前沒人做的有機面膜。

很多人都不知道人生該如何選擇,
而我,只是剛好找到了自己的選擇:創業。

隱藏自己的情緒

高EQ,並不是老闆才需要。
不管做什麼,誰不喜歡跟情商高的人相處?
和和氣氣,如沐春風。

就算上談判桌好了,即便對手提出的條件已令你歡欣鼓舞,依然要不動聲色,不然對手就會看穿你的底牌。
如果你覺得不需要隱藏,那麼有一種人叫做很會得寸進尺。

再說當老闆,也不是當皇帝。
天子之怒,人頭落地。
同事出錯,我還來不及生氣,他倒搶先把我開除了。

久而久之我也學會,其實沒什麼好生氣。
小錯就要開始提醒,大錯老闆一肩扛起。

不要犧牲健康家庭換業績

我鼻子很塌,照理來說像我這樣的人,續航力不足,難有恆心毅力。
我也知道自己這個毛病,很容易沒耐心,很容易分散注意力。
透過長久不斷的刻意練習,像聯考這種不知道為啥而念的事情,
像會計這種枯燥無聊的學問,我全都克服了。
所以說,方法是人找的。
總不能賺了錢,以後沒命花。
總不能顧公司,小孩認不得媽媽。

因此我跑步練瑜珈,盡量煮飯,利用零碎的時間陪孩子們閒聊。
孩子放假有空,就跟著我去上班、一起去上課,甚至陪我跟客戶開會。

方法是人想的。

換個位子換個腦袋

在當老闆之前,我當了11年員工,跟過好主管,也跟過爛主管。
下屬往往不會猜到主管在想什麼,為什麼這麼做,因為他還不是主管,因此你需要解釋給他聽。

就像帶孩子一樣,你要讓他知道為什麼,而不是只告訴他可以或不可以。
就像讀書一樣,如果不知道為什麼,只是死背硬記,很快就會忘記。

如果不說,就換他們說你:「換個位子換了腦袋。」

到底要賺多少錢才夠

我只是個賣面膜的小老闆,不知道賺幾個億是什麼感覺。
但我唸過經濟學,我知道邊際效益會遞減。
我想郭台銘為什麼還在工作,不是因為他很需要錢,
而是他要扛很多責任,有那麼多家庭要照顧,怎麼可以拍拍屁股走人呢?

創業是條不歸路。
選了就別後悔。

高風險高報酬

以前念投資學的時候,學會的道理就是高風險高報酬。
如果低風險高報酬的話,馬上就會有一堆人跟進,變成低風險低報酬。
或是市場過度競爭,把市場做爛,還倒了一堆公司,變成高風險低報酬。

常有人問我為什麼不繼續做會計師?
為什麼要放棄鐵飯碗?
那你應該可以明白,我選擇的是一條高風險高報酬的道路,
一個不好,就會賠上高昂的機會成本。

哪個創業者不是呢?
自己沒有薪水,倒要發一堆薪水,甚至借錢發年終;
為了創業,連房子都抵押,老父親的退休金都拿出來了。

只是大家看不見失敗,
只看見憑什麼老闆拿得比我多。
如果你覺得比老闆還有能力,
也可以試試看這種從零到一,如履薄冰的美妙滋味。

投資前要詳閱公開說明書,
創業前卻沒有風險警告書。
全職創業這幾年來,我認識了很多創業的朋友,
有人每天必吞安眠藥,有不少人得了憂鬱症、躁鬱症、各種症,
也有人永遠的離開我們了。

或許能對社會有更多貢獻

每個人創業,應該都有不同的理由,
而我,也有很多理由。

從30歲想到33歲,終於決定全職創業,
是因為我怕再想下去,會想到40歲,依然沒行動而我感到後悔。
當上班族的時候,我是個小螺絲釘,我可以創造一些正確的事物,但更多的想法受到箝制。
如果我可以站到更高的位置,是不是可以創造更多正確美好的事物,發揮更多影響力呢?
如果,我具有這樣的能力,那就讓我試試看,能不能讓世人生活更美好吧。

就像Google 與 NASA 合辦的奇點大學,希望能招收全球絕頂聰明的人,期待這些學員都能夠為人類的未來設想,並提出一個「影響10 億人的計畫」。
雖然我沒有絕頂聰明,但我希望自己能對社會有更多貢獻,不管是消費者、同事、供應商、合作夥伴,還是我們拿出營收1%幫助的兒童。

總結

育聖的文字犀利又帶點淡淡的哀傷,總是戳中心裡某個地方。
的確創業者總是寂寞的,需要同為創業者的朋友,偶爾取暖一下。
這本書很適合創業者讀,但請記得帶著衛生紙。
這本書也很適合還沒創業的人讀,或許你下次看見老闆的時候,會發現他也是個人,也有情緒,也有眼淚,也有血有肉。

博客來連結(點了我沒有回饋

發表迴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