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決定創業題目?沒有相關背景可以嗎?

創業時要怎麼決定要提供的產品跟服務?CP 不具備保養品相關背景也沒有製造能力,當初是怎麼評估認為可以進入這個市場?如何找到合適的廠商確保成果?

許多人問這類問題,我回答過蠻多次的也寫過文章,時至今日我可以換個說法沒有人規定創業需要相關背景。

CP 潘思璇,在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待過,也在證交所審過上市案(IPO),邀請過外國企業來台灣上市,規劃過公開資訊觀測站。後來全職創業,做過飾品代理、電子集點、有機保養品品牌,開公司要知道的事情除了寫程式,其他或多或少有做過、碰過或者聽說過。現在是執業會計師,政府創業顧問,某幾家公司的行銷顧問,也擔任兼職財務長,詳情請看「關於 CP」

為什麼要花時間寫文章,是因為朋友們常說「你的普通常識是別人的高級知識」,叫我不要比詐騙集團還懶惰。如果能為你帶來一點點收穫,不論是娛樂或者啟發,都歡迎贊助我一杯咖啡或者一杯酒。如果公司經營上有什麼需求或特定問題,都歡迎付費找我一對一討論

相關背景並不是創業成敗的關鍵

馬斯克不是火箭或電動車科系畢業,賈伯斯大學沒有畢業,維基百科說的是「賈伯斯在大學期間專注於課外的藝術與禪學」;可見是否具備相關背景、知識,或者製造能力都不是創業成功的關鍵。反過來說,就算你唸資訊,也不代表你做資訊創業就一定成功。

創業本身就是一個「兜資源」的行為

創業本身是一個「兜資源」的行為,先看手中握有多少資源,評估還缺什麼才會成,然後想辦法把手上的沒有的東西拿到手。

舉個例子:專業會計師又有創業成功經驗,做美股評價網站會成功嗎?

舉個例子,因為我近期都在研究美股,好友傳來美國評價網站,你只要把一些參數丟進去,它的評價模型(DCF, 現金流量折現法)就會算出這家公司的合理股價,可以幫助判斷出場價格。

我一看到就很開心地跟教我企業評價的老師分享,沒想到老師馬上買了會員!隔天老師很興奮地打給我說,以我們的專業能力,完全可以在台灣做一樣的來收錢。

問題來了:請問各位甲方,您認為我們會成功嗎?

✅ 具備評價專業知識

老師跟我都是執業會計師與美國評價分析師,具備評價知識與豐富實務經驗;老師是會計學博士,甚至曾經參與制定財務準則公報與評價準則公報,我覺得他簡直是台灣版的 damodaran😄

✅ 架網站沒什麼難度

可以外包給工程師,我寫過系統規格書,也認識滿多工程師與資訊公司老闆,應該是可以找到人願意接案、幫我驗收。錢可以解決很多事情

✅ 行銷推廣這個網站

以我本人的經驗並不困難

乍看之下好像可以成,對吧?但我是這樣勸告老師的:

❎ 真正的護城河不是評價模型,而是數據

提供模型就像是賣鏟子(工具),而估值要準確,在於「用什麼樣的數據來預估」。

就好像每家券商、投資銀行都知道甚至發展了自己的估值模型,但如果用公開數據來估值其實很沒競爭力,因為每個人都可以取得這些資訊,擁有難以取得的數據讓估值準確,才是真正的護城河。

再舉個例子解釋,Upstart 用 AI 來估計用戶的信用分數藉以降低違約率,但他們所使用的資料是公開數據,競爭者都可以取得這些數據,發展自己的 AI 模型與其競爭,因此真正有價值的其實是私有數據。如果能夠掌握難以取得、幫助預估準確的數據,譬如 Tesla 車主搜集的資訊,才足以建構真正的護城河。

總而言之評價模型人人都可以做,放什麼參數才是估值準確的關鍵。

❎ 財報狗隨時都可以加入這個功能

回到評價模型本身,財報狗雖然沒有提供估值模型,但如果成功做出來讓很多人付費使用,以財報狗在市場深耕多年的程度,要把這個模型做出來並且推廣給用戶,真的是分分鐘的事情。瞬間就會被超越的根本不叫競爭優勢。

❎ 有能力挖金礦為何要賣鏟子

評價模型猶如鏟子,是挖不到礦的人拿出來賣的。
如果估得很準,直接挖礦就好,為何要賣鏟子?
有本事估得準,花時間自己研究美股投資賺錢就好啦,幹嘛花時間請工程師寫評價模型賣給大家勒?除非真的很閒!

以上分析。

結語:創業的關鍵最終還是解決問題的能力

的確和投資人洽談的時候,他們會看你「憑什麼」做這件事情,具備相關背景相對容易說服投資人,但這不是成功唯一的途徑。

最關鍵的,依然是解決問題的能力——你怎麼兜資源,怎麼讓人(不管是聘人還是外包)完成任務,怎麼確保合作夥伴好好提供服務,不管是網站外包驗收,還是產品製造的品質,怎麼確保花出去的錢可以得到相對應的回報,如何做好事前評估與事後檢討。

當你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,那麼「如何找到合適的廠商確保成果」,會想到很多辦法,也就不成問題了。

每個問題可能會有成千上萬種解法,這也是為何創業成功的人常常會說自己幸運,因為在資金耗盡之前,幸運地找到成功的解法。


延伸閱讀:

CP的募資懶人包

CP推薦的創業書單

創業需要學會計嗎?怎麼學會看財務報表?

發表迴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