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陣子有老闆朋友決定退出公司經營,不過事情經過只有當事人最清楚,我就不做評論。
這件事在朋友圈、在老闆群、主管群組引發滿多討論,主管們大多認為「要成為跟同仁非常熟的主管」,老闆們的想法則是「帶人不要帶心」。
這些想法都沒有對錯,前天我才提醒幾位直男老闆友人,沒事不要問同事今天特別漂亮是不是要去約會(直男老闆表示:「蛤?這也不行喔?」),也不需要主動關心同事;甚至同事躲在你的辦公室哭,主動問你私事怎麼處理的時候,你都要忍住。
相信很多人創業的時候都抱持這樣的想法,「我一定要當個好老闆,絕對不要跟某某主管/老闆一樣!」隨著時間的推移和遭遇各種事情,才終於學會保持理性和距離。
我說這些並不是要否定以前的同事們。相反地,我還結交了不少朋友。有人跟我說,很感謝遇到我,後來去了其他地方上班,才發現我有多好(笑)。
還有一些同事對我的報價過低,我提醒他們是否少了一個零,他們表示能夠幫到忙感到很開心。
這些溫暖仍然在我心中,但你不能期望每個人都是這樣。
為什麼很多人一直抱怨工作?
有朋友提到,他的同學們都是一流大學畢業,在一流公司上班,卻每天都在群組抱怨同事跟公司。
也有不少人都說過,為什麼要替公司賣命?時間是自己的,老闆是付你多少錢?
我認為前者是因為他們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做什麼。隨著社會主流價值進入熱門科系,進入一流公司,人至中年,還是搞不清楚自己最想做什麼,慢慢地變成了無趣絕望的中年人。
除了抱怨,他們不知道自己還能做些什麼。
不要替公司賣命不值得
至於「不要替公司賣命,不值得」的說法,我想引用命理大師簡少年最近在小瑜星座 Podcast 說的話。
他說這個社會是一個零和遊戲,當大家的能力都相當時,誰願意賭上性命,誰就能夠成功。就跟宮廷劇一樣,你不敢把命壓上,你就提前出局,根本不必討論。
小瑜:「問題是這間公司真的值得我賣命嗎?」
少年:「那你應該換公司,找一間你覺得能賣命的。」
「很多人連『要成為什麼』都不知道,很難討論要怎麼成功。」
工作是人生使命的代名詞
這個想「成為什麼」,不一定是朝九晚五的上班。我認為它應該是你來這個世界的使命,是你這輩子的中心思想,是你創造價值,確認自我價值的所在。我會說它就是我的「工作」,我希望自己這輩子都不需要所謂「退休」,要一直做到掛點的那一天。攝影也可以,寫文章也可以,我想做自己喜歡、有熱情的事情,充滿活力地直到人生的盡頭。
每次週末有人問我在幹嘛,我說在工作,大家的反應都是「天啊好可憐,週末還要加班。」可是我很喜歡工作,為什麼要覺得我可憐?
大部分的人一天至少花 1/3 的時間在工作,如果不喜歡工作,我覺得你才可憐。
當抱怨工作、藍色星期一成為這個社會的價值主流,對工作充滿熱情並選擇創業的人很難不被打擊。要不是因為我現在沒創業,可能也沒有勇氣發表這篇文。
員工與雇主是聯盟關係
最後,老闆和員工到底應該是個什麼樣的關係?
很多年前羅胖在邏輯思維講過,我也曾經寫過,「現在我們已經不期待誰會跟著某家公司一輩子,但是要在你進公司時候先講好,也許你會在三四年後離開,但離開的時候你已經具備什麼樣的能力,這個能力是你想要、公司也能給你的,我們就可以成交,成為一種新的聯盟關係。」
這樣的聯盟關係,說穿了就是「利益」。
你給同事錢,是利益。 你給同事能力,還是利益。
他離開公司以後還願意跟你分享人生喜悅,那叫額外收獲。
當老闆的人要交朋友,就去找其他老闆。
專業經理人或者主管的想法,還是跟老闆不一樣,不要抱持錯誤期待。
祝願大家都能對人生持續擁有正向積極的態度,也祝福各位都找到自己的人生使命,不要變成無趣絕望的中年人。
如果你確定自己想要的人生就是朝九晚五,早點退休,那也沒什麼不好,因為你找到自己想要的了!
相關文章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