非典型會計師解釋「美股選擇權」,提高勝率先於設立停損

一直有人問美股選擇權的問題,剛好在環球影城排瑪利歐,就來寫一篇好了。

CP 潘思璇,現為執業會計師、創業與行銷顧問,喜歡工作也喜歡享受生活,經常在咖啡店工作或到國外數位遊牧。興趣廣泛,諸如品茶飲酒、瑜珈武術,也是航空哩程玩家與萬豪鈦金會員。更多關於我的興趣與專長,歡迎查看「關於 CP」

為什麼要花時間寫生活品味,是因為朋友們常常問我餐廳、旅遊跟好物推薦。現代社會資訊爆炸,光選擇都要花很多時間,我已經研究過的,你就可以少花點時間研究啦。如果文章能為你帶來一丁點娛樂或是啟發,都歡迎贊助我一杯咖啡或者一杯酒,有個人職涯或感情迷惘,都可以付費找我一對一討論當然啦,更歡迎各位優質甲方發業配給我,各國觀光局快找我當觀光代言人!

美股選擇權:收取權利金,保證你願意撿便宜

簡單地來說,今天蘋果(代號AAPL)收盤價 $193 ,打 5 折你買不買?

很多人肯定說會「買」,天底下哪有這種好事?

當然有啊,你可以「賣出」一個權利,現在收到賣出的權利金,但你必須在半年後,承諾以 $100 買進 AAPL 100股。假設權利金 2 元好了,乘以 100 股就是 $200 入袋。賣出以後會發生什麼事?半年以後有兩種可能:

  1. 蘋果高於 $100元:跟你買權利的人不會執行,因為市價高於 $100 ,他沒有必要把AAPL用 $100賣給你。
  2. 蘋果低於 $100元 :跟你買權利的人就會執行,假設蘋果跌到 $90 好了,你還是必須要用$100 買蘋果 100 股。

情況 2 發生的時候,傳統教科書就會跳出來跟你說,那你就虧 $10 喔, ×100股你就是虧了 $1000,扣掉你一開始收到的 $200 ,你總共虧了 $800。

問題是,蘋果跌到 $90 的機率有多少? 前面你是不是同意,蘋果打 5 折($100)是天上掉下來的好事?

報酬率計算:權利金除以保證金,年化報酬率超過 30% 才值得做

來算一下報酬率。

當初賣出權利收到了$200,做賣出選擇權必須要壓一個保證金,確定蘋果跌到低於 $100 你會履行約定;這個保證金通常是市價的 10% 到 12 %左右,每一家券商的規定也許會有些不同。

如果收到的權利金除以保證金,年化報酬率超過30% 才做,這個報酬率你覺得怎麼樣?可以吧?

接觸到美股選擇權資訊後的 3 種反應

我起碼跟 50 個人還是 100 個人講過這件事情了,大部分的人反應是這樣:

  1. 詐騙吧,這肯定是唬爛的
  2. 聽起來好讚(然後沒有下一步行動)
  3. 我也想學,你可以教我嗎? 先說沒有打算開課講這個,而且花了蠻多時間研究,也花了滿多學費,所以遇到3,我通常會接一句「我當初花了幾千美金學費」,然後大部分的人就沒有下一步了(或者覺得我是詐騙吧哈哈哈哈哈)

除了計算賣出買權之外,最近還開始重新學習紮實傳統(?)的研究方式。不是看線圖,本人也不擅長技術分析,完全是靠著大量閱讀10-K、產業消息、財報、法說會、總經等各種資訊,從大海裡面找出成長股。報酬率算出來不到100%會被老師打槍,走一個價值觀極度扭曲的路線…

這不禁讓我想起,小時候曾經應徵過幾次外資券商RA都沒上,回想起來,估計是沒做過模型,然後英文太爛。沒想到N年以後得自己建財務表格,計算free cash flow, working captial(這是評價分析師的拿手戲啊),推測研究標的會不會現金增資~

CP 哲學:提高勝率先於分散風險、設立停損

曾經以為人生必須要做real business才叫腳踏實地,投資都是money game感到很不屑。人生繞了一圈,覺得靠研究把投資風險壓到極低也沒有什麼不好。 大學念投資學,都是要靠投資組合分散非系統性風險,但如果你對個股足夠了解,判斷它一定會成長,市值一定會翻倍,為什麼還要建立投資組合?

這讓我感到人生道理其實都是相通的,不管是創業,商業決策還是選擇交往對象。因為不了解而恐懼,因為不了解而無法做決定。當功課做得夠多,風險就變得可控,以統計學的常態分佈來看,勝率95%、99%的事情沒道理不做。

很多人問我:「我想開始某某事業,要怎麼評估停損點?」這是要評估沒錯,但在回答這一題之前,更該問的是你做了哪些功課拉高勝率?既然要做,那就是要贏;如果沒有把握,不如不要創業。 如果沒有獲勝的信心,那就繼續上班也沒什麼不好。

如果沒有時間做功課,美國指數年金型保單(IUL)的內部報酬率(IRR)平均下來也有6-8%,是個還不錯的無腦選擇。

美單應該是全世界公認報酬率最好的,據說比台灣香港新加坡的投資型保單都好。好久以前曾有學妹試圖說服我買投資型保單,當時我直接把每期現金流量丟進excel算IRR才3%….當場洗人臉真的很沒禮貌的me😅

發表迴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