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陣子醫生打小孩的發文在社群上鬧得沸沸揚揚,我想會對醫生說加油的人,並非贊成他打小孩的行為,而是感受到這位爸爸心裡生病了。
不知道一直在罵而沒有提出任何建議的人,是希望看到爸爸學會他應該如何與孩子溝通,還是想要撕裂孩子與爸爸的關係。「這爸爸太爛了不配為人,就應該老死不相往來!」
當然可以繼續痛罵醫生,但我不知道對孩子以及這位父親有什麼樣的好處。
我不是心理醫生、不是教養專家,打小孩幾十個耳光生母要告我也沒意見,只是在提告或是痛罵醫生的同時,是不是更應該討論小孩接下來該怎麼辦?他要跟誰住?他是否一輩子在心裡無法跟爸爸和解?這位爸爸以後要如何跟孩子相處?「未來」比起現在是個更重要的問題。
已經有很多人討論體罰,此處就不談。為什麼他在社群發文,我看到的是單親爸爸的崩潰;為什麼他會做出這麼嚴重的體罰,我看到的是他無計可施。
在經營公司的時候,如果同事作業失誤,導致公司被客訴或賠償,處理措施是叫員工全賠?部分賠償?叫他寫悔過書?還是陪他覆盤「這個情況再度發生你會怎麼處理」,並且訂定適當、可被遵循又不會衍生太多額外成本的標準作業程序(SOP),來預防事情再度發生。
然而,大人都不一定能遵循SOP,更何況是孩子。孩子不是同事,也不可能開除他。
自從成為孩子的主要照顧者,他們又進入青少年階段,身邊好友全都知道我「超級崩潰」。有時候寫報告寫到半夜,累得要死回家發現滿地垃圾,他們桌上跟桌子底下都是紙袋塑膠袋,甚至還有沒吃完的食物。
番茄醬跟發票隨著紙袋丟在回收區,衛生紙跟餐巾紙吸飽了水爛成一坨在流理台水槽裡對你燦笑。走到廁所發現大便沒沖,走進房間發現他們竟然12點了還沒睡,隔天還要上學。
這種情節在我家上演了不知道幾十遍還是幾百遍,崩潰無法用文字描述萬一。我到處跟朋友求救、討論,不管是正向教養專家,還是小孩已經上大學的學長。有十幾個朋友常常半夜接收我的負能量,想起來實在非常抱歉。
後來發現有個朋友的太太是社工師,他建議選在幫孩子按摩的時間,語氣和緩的告訴他們,你希望他們怎麼做、為什麼,他們說了什麼讓你很受傷。
這大幅改善了我家的狀況。在按摩的時候跟他說,你今天做了什麼回應讓我覺得很受傷,「我們可以約定好好講話嗎?」
孩子回說,「你也沒有好好講話,我也很受傷。」
我:「對我知道,是我錯了,跟你道歉」(家長認錯很重要)。你說了什麼讓我覺得非常難過,有什麼要跟我說的嗎?我們可以在對方語調變高的時候,互相提醒?
重複一次二次三次,大幅減少我跟孩子吵架的次數。現在他們大便還是會忘記沖水,番茄醬一樣給我拿去回收,但我們的情緒暴走的次數減少很多。
有一次在按摩的時候,我對兒子說:「你不管做什麼事情媽媽都很愛你,即便你跟我吵架都不會改變我愛你這件事。你有感受到嗎?」
兒子說,「在你大聲罵我的時候,我感覺不到。」
我只是想告訴大家,沒有人生下來就知道怎麼當父母。孩子在學習怎麼成為成熟的大人,而父母在學習不求回報的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