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認識了一個27歲的澳洲年輕人,很知道自己要什麼:「自由。」所以他找了一份允許遠距的公司,接著就配合澳洲時差,全亞洲飛,東京住幾個月,台北住幾個月,菲律賓再住幾個月。
他問我:「喜歡你的工作嗎?」
我說,其實會計是相對無趣的工作,旺季工時又很長,願意做的年輕人越來越少;寫報告的時候又沒什麼機會跟活人講話,還好幫客戶解決問題很有成就感,不然我早就幹不下去。
譬如說曾經有個客戶,他的股權在增資的時候被稀釋到一個不行,後來他就有點心灰意冷,離開公司,不知道怎麼跟家人講這件事,就跑來找我。後來我幫他開了新公司,到今年都要掛牌了
他說,這故事超勵志的欸。接著又問我:「那有什麼是你一直想做,卻還沒有做的嗎?」
我說有啊,很多,譬如拍電影吧,從 20 幾歲就一直在想這件事情。我一直很愛各種故事,很想寫劇本,創造一部好看的電影,對這個世界造成一些看不見的正向影響,我覺得很棒。要不然就當控預算的那個人,好些朋友從事相關產業,創作能力很強,但對數字比較沒概念,常說自己賺不到錢,我覺得自己挺適合成為那個協助他們進行商業化、賺到錢的角色。
年輕人說,”That’s cool. Are you going to write fictions?” 那你要開始寫小說了嗎?
我說下一本。第一本書欠出版社很久了,下一本肯定寫小說,實在有太多故事想寫。
–
我很喜歡這樣的問答,尤其他一臉「相信你可以辦到這些事情」,而不是「你在做夢吧怎麼可能辦到」,著實令人心情愉悅。
當然啦,會對你的夢想提出各種質疑的人,通常都是很好的朋友或者親人,他們很有可能是怕你失敗,想要先提出一些警告,確定你真的都想清楚了,只是這樣的質疑往往讓人不敢隨意透露自己的夢想。不是每個人都像我這樣神經大條,完全沒在管別人怎麼想。
–
回到遠距工作的話題,澳洲年輕人說他在菲律賓遇到一個朋友,很羨慕他可以這樣到處換地方工作,但她自己卻找盡各種藉口,“Becasue my boyfriend might be upset if I go aboard working.” 「如果我出國工作的話我男朋友可能會生氣」。
為什麼出去工作幾個月他就要生氣?為什麼要擔心他生氣?又不是出去多長的時間。
聊到最後我們異口同聲地說“so many excuses!”
太多人都拼了命地替自己找藉口,卻花太少時間在探尋自己真正想要的。太多人說不知道自己人生要幹嘛,都在等待別人告訴他們應該要做些什麼,果然人最大的敵人都是自己。
前陣子我看完了世界級職涯教練 Ashley Stahl 的課程——《職涯探索實驗室|用 30 天找到真實自己》。
這個課程是一種反思,是一種導引,是引導你去思考「喜歡什麼」「什麼是你的核心價值」,什麼是你相信的事情,別人看你這個人,是否與你自己的觀察一致?什麼又是你自己還沒有察覺到的事情?
就像前面提到的菲律賓女生,一方面很羨慕別人遠距工作,一方面又替自己找盡藉口,顯然地他自己沒有覺察到這種荒謬的情況。像這種人就很應該透過課程中的練習,“What can I do, from where I am now, with what I have now, to feel more like best, happiest myself?”(課程學習平台 PPA 會將教學翻譯成中文,只是我先看原文版)
職涯探索真的造成太多人的困擾,身為一個正在撰寫履歷表相關書籍的作者,我僅能說,如果連你都不了解你自己,那麼 AI 再厲害也無能為力。
延伸閱讀: